How I Overcame Social-Anxiety

读这本书的契机

不知道这本书为啥翻译成这么个名字,封面也一股浓郁的鸡汤书味道。其实原本的书名叫做「How I Overcame Social-Anxiety」(我是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症的),讲的是作者如何一步步得上社交焦虑证,又如何一步步用各种心理暗示,以及通过改变一些观念,最后让自己成功走出来的。

这本书我是在一八年读的,文章也是一八年十一月写的。由于最近看的另一本书实在是很难总结出来给大家看,于是炒了自己一波冷饭,重新排版之后挪过来公众号发一遍。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

说实话看这本书的动机就是我怀疑自己患有轻度的社交焦虑症,但是开始看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如果真的患有此症,那应该也是轻微得不行,甚至一跟书中所描述的表现相比,我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开朗健谈的人了。

书里所描述的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 不习惯和别人沟通,总是尽量回避各种能和别人交谈的机会
  • 害怕可能会被批判的情形,明明和你对话的人没说什么,总担心下一秒说错话会被喷一脸
  • 老是担心交谈中会尴尬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个动作每句话都害怕会被别人过分关注,害怕异样的(但是一般来说都是自己脑补出来的)眼光

社交焦虑症的病因

社交焦虑症当然不是duang的一下说患上就患上的,而必是体验了一些长久的、负面的经历。

作者讲到他在小的时候,父母就一直跟他说要听长辈的上级的话,必须听信各种权威。这导致他养成了在生活中常会看别人脸色来做事的习惯。

此外,人在本来就脆弱的情况下,一旦受到言语上的攻击,很容易就会慢慢地信以为真,认为自己真如别人口中一般差劲。

在人成熟长大,拥有自己的判断力之前,可能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别人言语上的攻击。特别是在诸位还是熊孩子的阶段,诸如「你真蠢」「你真丑」之类的骂人的话在学校的小朋友之间基本都是满天飞的。如果是作者这种在家庭中本来就缺乏鼓励教育,本身就缺乏自信的人,在碰到此类言语攻击的时候就很容易相信攻击者的话,从而真的认为自己如别人随口一句话所说的一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患上该症的另一可能病因是完美主义。在完美主义者眼中,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完美无缺,一切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自然,社交生活这种充满不定性的活动,是最不能给完美主义者安全感的。一旦他们想到等下可能会犯的错,于别人来说,会在众人面前出丑;于自己来说,没完成自己的期望,让自己心里不舒坦。于是他们便会去避免不必要的社交,甚至完全杜绝社交。

可行的方案

书中讲到:

人的性格和行为有非常大的成分是基因导致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天的改变全然无用。

书中谈了一些个解决方案,在这里总结一下,并且结合我本人的理解来谈一谈。

解决过于关注他人看法

以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有这样一个毛病,就是特别害怕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做出与周围人不同的表现)。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让自己变得在生活中非常拘束,不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社交生活,于是就上知乎搜怎么做才能改善。

知乎有些人给的主意是,建议多多尝试在众人之前做一些本来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边走路边大声唱歌啊,在街上找路人搭讪啊啥的。

回过头来看,我也不知道这些方法究竟有没有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试。

后来的某一天,我意识到我后来三观中很重要的一点:

路人,或者不太熟悉的人根本不关心你是怎么样的,你在别人的世界里就是空气。

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意识过剩,总是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跑过来评论一番。事实上世界这么多人,你真的没有那么特别,你做的事情也许你自己会觉得很尴尬,有时甚至想挖个洞躲起来,但是对别人来说早已经是可以无视的寻常事,或者他根本就没看到。所以你真的没有必要觉得自己会被别人过多关注。

即使你做了啥事情真的引发了别人不好的评论,那又如何?玻璃心者总容易被各种事情伤害,其实伤害他的并不是别人的话,而是自己的想象力

这就引出下一个题。看待事物的时候,要脱离自己的想象:客观地去看,不必夹带太多个人情感。

佛家的看法

在佛家看来,任何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所有的好坏全都是人为的定义的。你认为这件事对你不利,它便是坏,反之就是好。

当发生某件你本感觉非常尴尬的事情的时候,不妨强行冷静一下,清空自己对这件事的主观看法,把它还原到一个非好非坏的混沌状态。毕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时间总是在跨步向前走,没必要把自己stick在对一件事的感受上。

书中同时建议读者可以进行冥想。冥想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而对于一呼一吸间产生的念想,观察之,看它如何发展,如何影响自己的心理,生理状况;分清楚哪些是事物的客观特性,哪些是自己主观加上去的特性。

个人强烈建议试一下冥想,很久笔者以前坚持过一段时间的冥想,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冥想了,但是感觉以前产生的影响还是没有消失。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考虑看一下我几年前的一篇推文:「观呼吸」

避免预演未来

人对不可掌握的未来总爱进行预演,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预演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

在这里首先要肯定一下适量预演的好处,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可以尽量多搜集情报,理性地分析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可以有的严谨态度。

但是要警惕进行过度的未来预演。过度预演的人常是拥有某种程度的被迫害妄想症,对不可控的未来抱有焦虑感,所以总是尝试能通过预演大多数情况,使得当真发生某种情况的时候好掌控。

然而要意识到,被迫害妄想症脑海中的大多数事情在数学概率上的发生可能性是很低的。被迫害妄想症者应当用理性武装自己,认识到自己不必要为低可能性的事情浪费能量。

未来谁也说不准,在做好适当的前期准备之后,你也只能盲目地去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够handle了(笑)。

解决自卑

本书作者的焦虑有部分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焦虑。笔者倒不会建议大家说去尝试无视自己的自卑之处,因为这完全是于事无补的。

知道自己自卑的地方在哪里,那就去改进。

觉得自己身材不好,就去健身;觉得外观不好看,就去了解穿衣知识;觉得不会说话,就去了解应该怎么说话。

不畏惧做一个有个性的人

就算尽力去改变了,也还是有一些方面你觉得自己比别人要差的。这个时候就不要相信鸡汤书里说的什么只是你还不够努力了。此时可以尝试一下传说中的认命法

这里我说的认命不是那种悲观意义上的,而是说把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也看作自己的一个特点,可以与地球上其他70亿人做出区分的特点,而为它自豪。

正是让你自己不满意的这个所谓的缺点,才让你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个性而感到任何缺憾,而是要顺着它去生活,甚至利用它去生活。

了解自己

使用DISC之类的心理测试方法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心理安全区在哪里,从而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舒服。

比如我自己测试出是C形人格:较真,客观,偏理性。这类人的安全感来源于严谨的schedule。所以为了照顾自己的安全感,可以多多地为自己制定适宜的时间表,适宜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实行。

测出人格也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你可以在生活中选择规避它,或者直面它。

最后,恳请看到这里的各位大佬可以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好看↘,顺便给小弟我一个关注呀!

Buy Me A Coffee / 捐一杯咖啡的钱
分享这篇文章~
0%
//